围绕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和“熔炉工程”的核心理念,示范中心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三大能力的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和重点,针对目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基础软件和硬件设计方面遭遇的“卡脖子”问题,响应国家需求,锐意革新,积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于培养大批能够融通软硬件体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优秀的专业人才。
示范中心积极利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连续十五年评估优秀)优质科研资源,推动科教融通,促进学生了解科研动态,掌握科研技能,进入科研前沿,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五年间,本科生总计发表科研论文115篇,其中CCF推荐A类期刊会议论文49篇,两篇论文获会议最佳论文、最佳学生论文奖。
示范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团队深入分析业界需求和教学体系现状,全面梳理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知识谱系,采取分层综合、梯次演进的教学方案,基于RISCV开源架构,构建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系统设计、大数据处理三门综合课程和实验。在建设中融通不同教学模块,精心设计实验内容体系,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升系统能力培养成效。建成了一套综合性系统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其中:牵头建设教育部“101计划”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撰写了“101计划”主教材两本;多门课程、多本教材 /教学案例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袁春风老师获得CCF杰出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多个学生团队在全国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大赛中获得佳绩;多位同学参加“一生一芯”计划设计 CPU芯片,获批制版流片;获得一批教学成果奖励,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针对国产软件开发中的卡脖子问题,示范中心持续改进和完善兼顾专业基础和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先后建立了21门国产软件相关课程;全面更新实践教学体系工具,有机融入国产软件工具;持续建设软件工程专业慕课(MOOCs)课程群以及课程实践平台、软件工程全系列教材;鼓励师生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设国产软件相关俱乐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产软件创新竞赛;搭建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通过上述努力,建设完成了一批校企共同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特色教材、教学工具,构建了有机融入国产软件生态技术内容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