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学“三元四维”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和“熔炉工程”要求指引下,面向人机物三元融合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围绕“实验教学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 中心理念,以“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领域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进行改革,强调“科学、工程、领域融合”三者知行合一;以“数据、算法、软件、系统”为内涵抓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优秀的效果。
1)不断深化问题求解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打通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界限,以问题为线索,教师讲授和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将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知识内容融合到问题求解过程的讲解和探索中。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和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总计发表科研论文115篇,其中在CCF推荐A类期刊会议发表论文49篇,有两篇论文获得会议最佳论文和最佳学生论文奖;在国际、国内大学生编程等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自2018年以来共获得国际比赛奖励38人次、国内金牌60多人次。
2)积极推动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提升学生领域融合创新能力。
示范中心和工程管理学院合作成立计算机金融班,从两个学院遴选优秀学生进入交叉复合班进行跨领域人才培养,抽调两个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化跨领域知识的融合讲授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该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连续多年有学生团队获得全国性计算机金融大赛佳绩,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持续优化科教融通、产教融合机制,
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优质科研资源,推动优秀本科生及早加入一流科研团队,进入科学前沿。通过和华为、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使同学能更直接地接触到工业界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促进工程融合;和金融企业和机构建立计算机金融实践基地,促进领域融合。近年来,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2016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后,2019年又获得了国赛金奖,多次在各类产业创新竞赛中获得佳绩。
多年来,南京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面向人机物融合智能化时代的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